中医体质辨识仪(四诊舌诊仪)的工作原理基于中医理论与现代科技融合,通过舌诊、面诊、脉诊、问诊的整合分析,实现体质辨识与健康状态评估。 以下是其核心工作原理的解析:
一、舌诊模块
图像采集
利用高清数码相机或多光谱成像技术,在特定光源环境下(如白光、紫外、红外)捕捉舌象特征。
3D舌形建模:通过结构光扫描或双目视觉技术,重建舌体三维形态,精准测量舌边齿痕、舌体胖瘦等参数。
自动分割与特征量化:AI识别舌体轮廓,排除唇齿干扰,提取有效区域(ROI),将舌色分为“淡白/红绛/青紫”等5级,苔质分为“薄白/黄腻/灰黑”等8类,裂纹深度以像素值量化。
数据分析
结合国际照明委员会(CIE)色差公式、支持向量机(SVM)、动态形状模型(ASM)等技术,对舌体颜色、纹理、轮廓进行特征提取。
中医体质辨识仪将特征值与特征数据库中的阈值比对,输出舌象分析结果,如舌色、苔质、裂纹等。
二、中医体质辨识仪面诊模块
图像采集
通过高清相机采集面部图像,按照中医“青、赤、黄、白、黑”五大模块分析面色特征。
分析面部肤色、光泽、纹理等,反映气血状况、脏腑功能和心理状态。
数据分析
运用图像识别技术,提取面部特征值,与数据库比对,输出面色分析结果。
三、中医体质辨识仪脉诊模块
信号采集
压力阵列传感器:分布在腕带内侧的16×16压力点矩阵,捕捉“浮/沉/弦/滑”等脉位信息。
光电容积脉搏波(PPG):通过红外光检测血流波动,提取心率、脉率、波形形态(如“涩脉”的锯齿波)。
信号处理
时域分析:计算脉搏波上升时间、主峰高度等参数。
频域分析:通过傅里叶变换识别谐波成分,区分“迟脉”(低频主导)与“数脉”(高频成分多)。
结合中医脉象理论,自动分析脉象特征,如“位、数、形、势”,输出20余种中医脉象结果。
四、问诊模块
人机交互
通过大屏幕或语音交互,提出88道标准化问题(如寒热、汗、头身感、大小便等),受检者作答。
问诊内容基于《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》标准,覆盖体质辨识的关键维度。
数据分析
系统自动判断症状组合,结合舌诊、面诊、脉诊结果,综合分析体质类型。
五、中医体质辨识仪体质辨识与报告生成
体质分类
严格执行《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》(GB/T 35813-2018),辨识9种体质类型:平和质、气虚质、阳虚质、阴虚质、痰湿质、湿热质、血瘀质、气郁质、特禀质。
报告输出
生成包含体质类型、体质特征、脏腑功能状态、易发疾病风险等信息的报告。
提供个性化健康建议,如饮食调养、运动方案、经穴养生等。
六、技术支撑与优势
多技术融合
结合生物传感技术、图像识别技术、大数据分析技术,实现中医四诊的客观化、标准化。
高精度与可靠性
舌诊模块有效像素1500万以上,分辨率与色彩还原性符合临床应用要求。
脉象模块符合人体工程学设计,浮、中、沉三部全自动加压取脉,减少人为干扰。
临床验证
与三甲医院名中医辨证结果一致性需≥92%,重复性实验误差率≤3%。
七、应用场景
医疗机构:用于中医体质辨识、健康评估、疾病预防。
家庭健康管理:提供个性化养生方案,辅助慢性病管理。
科研与教学:支持中医体质分类研究、临床教学与技能培训。
总结:中医体质辨识仪通过舌诊、面诊、脉诊、问诊的整合分析,结合现代科技手段,实现了中医四诊的客观化、标准化,为中医健康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。其核心在于多技术融合与大数据分析,确保了体质辨识的准确性与可靠性。
13616379298(微信同号)